標籤: Google
Google 翻譯 – 鏡頭拍一下即可英翻中、中翻英或做其他多國語言翻譯的 App
2016 年 05 月 16 日
Google 翻譯是一款只要用相機鏡頭對著要翻譯的文字拍一下,便可即時自動英翻中、中翻英或做其他多國語言翻譯的 App,支援 Android 和 iOS 系統。這款由 Google 推出的翻譯應用程式在加入新技術之後,現在可讓使用者透過手機或類似裝置以拍照方式,透過影像辨識,在快速的文字辨識 (OCR) 後,即時翻譯成您想要的目標語言。
閱讀全文 »
Google+ 加入翻譯功能
2013 年 08 月 20 日
Google+ 官方部落格 20 日發佈消息指出,Google+ 已推出翻譯新功能,將 Google Translate 內建其中。日後當您的好友不是使用您的母語發布訊息時,您只要按下訊息後面的「Translate」(翻譯) 按鈕就可以立即將訊息翻譯成您的母語。不過,使用者須先透過 Google 帳號來設定主要語言,這樣當非主要語言的訊息出現時,翻譯功能就會自動出現。
目前這個新功能僅能在公開訊息中使用。另外,根據消息,Google 也正逐漸將這個翻譯功能加到桌面版的 Google+。
七夕情人節小遊戲,Google Doodle 搭起牛郎、織女相聚的橋樑
2013 年 08 月 13 日
13 日適逢中國七夕情人節,Google 特地推出對應的 Google Doodle 慶祝,讓戀人們可以為牛郎、織女們搭起相聚的橋樑。
事實上,七夕 Google Doodle 是個 HTML 小遊戲,使用者可以利用滑鼠抓取喜鵲後放在相應的顏色位置上,為牛郎、織女們搭起相聚的喜鵲橋。在您搭橋時,牛郎和織女們也會同步往前走,但您的動作必須夠快,否則牛郎和織女雙雙都會落水,成為落湯雞!
不過,隨著使用者讓牛郎和織女相聚的次數越來越多,關卡也會越來越難,現在就來挑戰,看您能打到第幾關!
Google 語音搜尋正式更新,中文也可用自然語音搜尋
2013 年 05 月 23 日
在今年的 Google I/O 2013 中,Google 展示了未來新語音搜尋,即無鍵搜尋的功能,讓使用者只要動動口,就可以找到想要搜尋的東西。
Google Chrome 瀏覽器在 22 日的更新中,已經可以讓使用者試用這項功能,但還不是完全地無鍵搜尋。
使用者只要將 Chrome 升級到最新版本的 v27,在 Google Search 頁面中就可以看到這項功能,不過 Google 仍未將在 I/O 中展示的「OK, Google」語音命令內建進去,您必須手動按下搜尋列中的語音圖示才可以開始進行搜尋。另外,Google Search 的新語音搜尋只會顯示搜尋的最佳結果,並不會像英文一樣用語音唸出結果。
雖然 Google 語音搜尋存在已久,但過去僅能聆聽關鍵字,只會直接搜尋該關鍵字的結果。但在更新後的語音搜尋中,Google Search 已經能聽懂自然語音搜尋,並透過 Knowledge Graph 等功能提供最佳結果。
Google Chrome 檔案下載 (繁體中文 — 27.0.1453.94 Stable 版):
Google+ 企業不愛
2013 年 05 月 14 日
品牌和企業一直是 Google 公司在網路搜尋市場最忠實的用戶,但該公司旗下社群網站 Google+ 卻難以贏得他們的青睞;即使是已在 Google+ 成立專頁的企業,也疏於更新內容。
為慶祝 5 月 5 日節 (Cinco de Mayo),達美樂比薩 (Domino’s) 今年在臉書專頁發布一連串貼文,其中一張墨西哥口味比薩的圖片獲得逾 2,000 個「讚」。相較之下,達美樂的 Google+ 專頁節慶氣息則淡得多,最新貼文日期停留在去年 10 月。
Google+ 的最大問題,是更多的消費者使用推特 (Twitter) 和臉書,且人們使用臉書的時間也比較長。Google+ 自 2011 年 6 月問世以來,約 5 億人設立 Google+ 帳戶,其中約 1.35 億是活躍用戶。相較下,臉書和推特 (Twitter) 分別有 11 億和 2 億名用戶每月至少登入一次。
網路眼鏡業者 Warby Parker 共同創辦人吉爾伯亞 (Dave Gilboa) 說:「我們在臉書比在 Google+ 活躍的主要原因是,我們的顧客和目標客群都用臉書殺時間。」
根據路透的非正式調查,在媒體研究公司明略行 (Millward Brown) 列出的全球 100 大最有價值品牌中,有 72 家已在 Google+ 成立專頁,不如在臉書的 87 家。在這些擁有 Google+ 專頁的品牌中,約 40% 很少或從未張貼內容。耐吉 (Nike) 和百事 (Pepsi) 等七個品牌已超過一周未在 Google+ 專頁貼文。
為可口可樂和英特爾等品牌策劃社群行銷活動和設計網頁的 Thismoment 公司執行長布羅迪 (Vince Broady) 說:「我不認為 Google+ 有足夠的創意選項,能讓品牌投入大量資源和安排活動。」Google 全球社群解決方案主管霍華德說,該公司正在開發企業想要的功能。(路透/udn.com)
Google 調整搜尋措施 歐盟測試 1 個月
2013 年 04 月 26 日
被搜尋同業指為壟斷市場的 Google 本月稍早向歐盟提交改善搜尋同業競爭力和增加消費者選擇的措施方案,歐盟 25 日開始對 Google 實施「市場測試」一個月,檢驗 Google 這些措施成效,期間競爭同業提出相關意見,歐盟將匯集各路意見做成總評,Google 這些措施如果過關,歐盟將責成 Google 實施五年,若有違背,將重罰 Google 全球營收的 10%。
Google 是全球影響力最大的線上資訊與網路商務入口,在歐洲獨占 90% 搜尋市場,在美國占 70%。包括微軟經營的入口 Ciao 在內,以及 Nokia Expedia 與 TripAdvisor 等 17 家公司,向歐美反托辣斯機關申訴 Google 壟斷市場。美國司法部和聯邦貿易委員會今年 1 月結案,結論是沒有證據顯示 Google 操縱搜尋機制來傷害競爭對手。
歐盟 2010 年開始調查 Google 有無以不公平手段扼殺競爭,後來提出 Google 有限制消費者選擇和妨礙同業競爭的幾個領域,Google 讓步,本月稍早就這些領域向歐盟提出改善方案。
Google 所提措施包括,在搜尋結果上,更清楚標示哪些結果來自 Google 自己的服務 (Google News、Google Maps,以及 Google 本身的購物、機票搜尋功能),供用戶分辨「自然」的搜尋結果和 Google 推銷的產品。
Google 並同意展示競爭對手的搜尋結果,以及和那些對手的服務連線。Google 並提供新聞出版業一款機制,讓他們監控他們的內容被 Google 摘刊的情況。
歐盟對 Google 問題的立場比美國強硬,但歐盟處理競爭事務的部門表示,希望反托辣斯的測試結果是和 Google 達成協議,也就是同意 Google 的改善措施,並依法要求 Google 遵守那些措施五年。若五年內違背承諾,將罰 Google 年度全球營收的 10%,相當於 50 億美元 (台幣1500億元)。
Google 的 17 個最大競爭對手矢言仔細檢視 Google 的新措施。由 Google 競爭對手組成的 FairSearch Europe (歐洲公平搜尋) 表示,改正 Google 濫用獨占地位的最重要補救應該是,Google 以什麼標準排列、展示所有其他網站,就必須以同樣的標準對待它本身的產品和服務。(udn.com)
街景車收集私人無線網路資料,Google 遭德國罰款 14 萬 5 千歐元
2013 年 04 月 23 日
Google 街景車在 2010 年被爆收集私人無線網路通訊資料,而引起軒然大波,後來 Google 在 2011 年推出選擇讓 Google 街景車收集資料的方式,不過還是逃不過德國法院的罰款。Google 22 日傳因 Google 街景車收集私人網路資訊,而遭德國資料保護與資訊自由委員會罰款 14 萬 5 千歐元 (台幣約 563 萬 7,362 元)。
Google 聲稱收集私人無線網路資料是單一工程師的個人錯誤,不過 Google 街景車會收集未加密的無線網路的訊號上所有可收集的資料,由於在當時 (2006 年) 許多人都被保護自己的無線網路,因此其中也包含了私人電子郵件、網站互動和線上聊天等資訊。
當時這起新聞對 Google「不為惡」(Don’t be evil) 的座右銘是十分大的打擊,希望 Google 因此所受到的教訓,可以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因為 Google 在德國所付出的罰款對於 Google 的營收來說不過九牛一毛,搞不好一個資深 Google 工程師的年薪都比這個數字高。
傳蘋果和 Google 聯手收購柯達專利
2012 年 12 月 09 日
要求匿名的消息人士表示,在智慧型手機市場中爭霸的這兩家公司,今年夏天分別帶領兩個團隊競標柯達 1100 項影像專利後決定攜手合作。
讓人跌破眼鏡的合作組合在專利出售案中並不常見,因為如果發生侵權訴訟,競爭對手將不用受罰。蘋果、微軟 (Microsoft) 和行動研究公司 (Research in Motion) 等組織的團隊去年以 45 億美元,收購北電網路公司 (Nortel Networks) 逾 6000 項專利,擊敗 Google 的 9 億美元起標價。
消息人士表示,截至今夏為止,以蘋果為首、欲標下柯達專利的團隊成員有微軟和 Intellectual Ventures Management LLC,而 Google 團隊成員則有專利保護公司 RPXCorp. 和 Google Android 手機的亞洲製造商。
Google 發言人表示,公司不願對謠言或臆測置評。柯達發言人則以保密協議為由,拒絕就出售專利置評。蘋果發言人也不願評論。
您為臉書和 Google 賺多少? 新附加元件幫您算
2012 年 10 月 15 日
一款新的瀏覽器附加元件 (add-on) 可以讓使用者評估,像 Google 與臉書 (Facebook) 等「免費」網路服務,可以從您的個人資料賺多少錢。因此,您使用的這些「免費」網路服務其實「不是免費的」。
據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 報導,為火狐 (Firefox) 與 Google Chrome 瀏覽器推出的 Privacyfix,可以掃瞄使用者的 Google 與臉書帳戶,顯示他們如何從追蹤與分享您的線上活動賺錢。
這個附加元件之後可以根據使用者在這些服務的使用情況,粗略評估出他們對這些公司來說有多少價值。Privacyfix 程式開發者布羅克 (Jim Brock) 說:「我們希望民眾了解這是價值交換。」
為了作評估,Privacyfix 計算使用者過去 60 天的 Google 活動量,然後推斷出一年份量,之後依據每次搜尋的價值來評估。
也是網路隱私運動 Privacy Choice 創辦人的布羅克承認,這只是粗略估計值,這項功能主要是要協助使用者了解,使用這些服務可為 Google 與臉書等網站帶來多少收益。
雖然 Facebook 與 Google 都不會對使用網站收費,不過這兩家公司與許多其他網路公司一樣,藉著把使用者資料賣給廣告商賺錢。
布羅克說,他每年的Facebook價值,估算只有 1.68 美元,他的女兒比較高,為 12 美元。他的 Google 價值較高,為每年逾 700 美元。
除了算出這些估計值,Privacyfix 也會掃瞄使用者的 Google 與 Facebook 隱私設定,以凸顯有哪些地方必須修正,讓您表明您不希望把個人資料分享給其他公司。
這個附加元件之後會引導您到每個網站作修正,以清楚、直接的語言文字解釋每個修正步驟的好處與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