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Graph Search
超個人資料搜尋時代來臨
2013 年 01 月 21 日
根據外電報導,臉書的社交圖表搜尋 (graph search) 功能宣告了超個人資料搜尋的時代來臨,也將點燃與 Google 和 Bing 等搜尋引擎間的新戰火。
專家指出,深化行動服務將是決定誰脫穎而出的致勝關鍵。
超個人 (hyper-personal) 搜尋市場的競賽早已如火如荼展開:Google 上個月剛推出超個人搜尋工具 Google Now,但只適用於桌上型電腦;微軟 Bing 也在瀏覽器加入社交搜尋服務。臉書加入戰局後,將掀起搜尋技術大革命。
個人化搜尋並非創新,亞馬遜、Netflix 和 Pandora 等公司已行之有年,他們成功的秘訣是搜尋範圍僅限於特定客戶和特定商品。
但搜尋引擎業者的最大挑戰是搜尋對象不明確,只能在龐大、公開的資料庫中大海撈針。
現在 Bing、Google 和臉書都能找到你的朋友、你的喜好、行蹤和度假行程等資訊,顯示在大數據時代,搜尋引擎都能滲透用戶的數位檔案,配對出類似結果。
但 PCWorld 專欄作家保羅經過測試,發現 3 個個人化搜尋引擎各有特色。臉書能掌握用戶的人際關係和喜好,深具發展潛力。例如,輸入「朋友的朋友中去過優勝美地國家公園的人」,就能找到可提供你旅遊建議的朋友。
Google 則是掌握用戶上網習慣。該公司 1 年前曾經推出強化個人化服務的 Search Plus Your World,把 Google+ 的檔案、企業網頁和照片分享網站 Picasa 納入搜尋結果。
上月再推出號稱智慧幫手的 Google Now,可根據你的搜尋習慣提供有用資訊。
Bing 則仰賴盟友臉書提供個人化搜尋,在瀏覽介面的側邊欄上更新用戶臉書朋友的狀態、分享的連結和發布的訊息等,並納入 Twitter Quora 和 Google+ 等社群網站上的資料。
保羅指出,個人化搜尋的致勝關鍵是行動服務,人們隨身攜帶的行動裝置為超個人資訊開創成功契機。
Comscore 最新數據顯示,主要網路搜尋裝置已經日漸從桌上型電腦轉成行動裝置。
行動科技不僅能為搜尋引擎開拓新的資料蒐集可能性,也讓它們根據用戶的行為模式 (像是在何時、做什麼事) 強化情境感知功能,傳送更準確的搜尋結果。
例如,幾年後臉書推出的行動版的社交圖表搜尋,或許能在我們經過某間餐廳時,通知我們有多少朋友對它按讚。
Facebook 推出 Graph Search 社交圖表搜尋
2013 年 01 月 16 日
Facebook 15 日在美國加州 Menlo Park 總部舉行的記者會中,正式宣布推出眾所矚目的新功能「社交圖表搜尋 (Graph Search)」,提供使用者透過連結其他使用者所公開的內容,進而取得更多需要的資訊。
Facebook 目前提供全球一個訊息交換平台,官方統計目前已有超過 10 億名用戶、2400 億張相片,以及 1 兆的社群連結在 Facebook 中相互連結,因此Facebook 期望以社交圖表搜尋讓使用者透過其人際網路,建立更多、更緊密的關聯性,並且藉此獲得所需的訊息。
剛釋出的社交圖表搜尋僅為英文測試版本,且限定提供美國地區用戶使用,但目前在生活動態時報 (Timeline) 張貼訊息、右側即時動態 (Open Graph) 內容暫時不會出現在社交圖表搜尋結果中,Facebook 預計將於未來幾個月期間在各國逐漸開放社交圖表搜尋功能。社交圖表搜尋是十分龐大的計畫,現在能讓使用者搜尋人物、地點、興趣和照片,下一步則是支援行動裝置和所有語言。
Facebook 所有的內容都有它們的觀眾,包含人際網路、打卡、按讚、評論和標籤,社交圖表搜尋讓您可以搜尋所有分享給您的資訊。當然社交圖表搜尋會遵守原發文者的隱私設定,您只能搜尋本來就看得到的內容。Facebook 耗費了所有資料中心 10% 的效能,來進行隱私確認,因此不用擔心您的內容會被原本看不到的人搜尋到。
社交圖表搜尋將出現在 Facebook 的頁面上方,它會直接顯示搜尋的答案,而不只是連結,例如您搜尋台北市,就會出現人際網路中,所有在台北市的朋友、打卡等。社交圖表搜尋還提供多種過濾功能,讓您可以利用多重搜尋條件列出您要的內容,如您可以搜尋住在某地、喜歡某物的朋友、特定年份之前的照片、朋友喜歡的音樂和電影等,進而獲得更精準,更符合需求的搜尋結果,並且可為此搜尋結果頁面命名,便於後續的訊息歸類整理。
對 Facebook 社交圖表搜尋有興趣想嚐鮮的人,可至 www.facebook.com/graphsearch 申請試用。